秋季進補應該多吃什么?今天科康科技給大家說說。
1、蓮子
秋季進補可以多吃蓮子,蓮子自古在中醫(yī)養(yǎng)生的地位就很高,它滋補身體的效果非常好,蓮子還可以有助于緩解失眠,促進睡眠,還能補腎健脾,提高免疫力,在秋天尤其容易感冒,蓮子對易患風寒感冒、咳嗽哮喘的人群也是比較適合的,通過進補蓮子,還可以起到潤肺化痰的效果。
2、百合
提到蓮子就忘不了百合,百合也是養(yǎng)生進補的佳品,百合的作用是能夠潤肺止咳,消除疲勞。對于上呼吸道經(jīng)常有不良癥狀的患者而言,最好在秋季滋補一些百合做成的食物,比如百合煮粥,百合熬湯,可以大大提高人們的免疫力。
3、蜂蜜
常見的蜂蜜也是非常適合進補的食物,而且蜂蜜的引用方法非常簡單,用常溫的水泡就好,蜂蜜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、果糖、蛋白質(zhì)、氨基酸和維生素,秋季多喝一些蜂蜜,既能夠強身健體,又能夠改善身體機能,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。
4、適當?shù)娜忸?
除了這些,適當?shù)某砸恍┤忸愐部梢苑浅S行У钠鸬竭M補的效果,秋季進補最好的葷類就是羊肉,羊肉屬于性溫的食物,而且羊肉的肉質(zhì)比較細膩,較其他肉相比,更容易消化吸收,而且,羊肉蛋白質(zhì)、磷脂含量高,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,是秋季溫補的絕佳食品。
5、大棗
大棗也是不可忽略的進補佳品,大棗本身就是藥材的一種,對人們的脾胃消化等有很大益處,如果脾胃不好、氣血不暢、失眠不安等患者多吃一些大棗,就會很好的緩解癥狀。大棗不僅能夠保護肝臟,還能減低血脂。
秋季進補是為冬天存儲能量,進入秋季后人們胃口好轉(zhuǎn),秋季成了進補最佳時期,但是進補也要有規(guī)律,如果不對癥進補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1、忌無病亂補
當孩子獲得成功,體驗到快樂時,大腦里會釋放出“腦內(nèi)嗎啡”,這種化學物質(zhì)會驅(qū)使孩子很想重復這一經(jīng)驗。對孩子而言,每一次成功,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,而這樣一次次的成功體驗,會讓孩子信心十足,動力十足,自覺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。
無病亂補,既增加開支,又害自身。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,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(fā)胖、血中膽固醇增多、易誘發(fā)心血管疾病。
2、忌虛實不分
中醫(yī)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,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,虛癥又有陰虛、陽虛、氣虛、血虛之分,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,否則適得其反,會傷害身體。
保健養(yǎng)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(qū)別,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。偏寒者畏寒喜熱,手足不溫,口淡涎多,大便溏,小便清長,舌質(zhì)淡脈沉細。偏熱者,則手足心熱,口干,口苦,口臭,大便干結(jié),小便短赤,舌質(zhì)紅,脈數(shù)。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,容易導致“火上加油”。
3、忌多多益善
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。認為“多吃補藥,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”是不科學的。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,可引起腹脹,不思飲食;過服維生素C,可致惡心、嘔吐和腹瀉。
4、忌凡補必肉
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,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(yǎng),而且味美可口。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,若久吃多吃,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,常常不堪重負,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“副產(chǎn)品”,如過多的脂類、糖類等物質(zhì),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、癌癥等老年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的病因。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,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。
5、忌以藥代食
藥補不如食補,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。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。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;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,順氣寬胸,化痰止咳;多吃山藥能補脾胃。日常食用的胡桃、花生、紅棗、扁豆、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。
6、忌重“進”輕“出”
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,餐餐大油膩,這些食物代謝后產(chǎn)生的酸性有毒物質(zhì),需及時排出,而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,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(guī)律甚至便秘。故養(yǎng)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(guān)注“負營養(yǎng)”的保健新觀念,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,減少“腸毒”的滯留與吸收,提倡在進補的同時,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。
7、忌恒“補”不變
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,專服某一種補品,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(fā)展成“偏食”、“嗜食”,這對健康是不利的。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,亦有一定的副作用,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(nèi)的營養(yǎng)平衡。尤其是老年人,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,需要全面地系統(tǒng)地加以調(diào)理,而且不同的季節(jié),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。因此,根據(jù)不同情況予以調(diào)整是十分必要的,不能恒補不變,一補到底。
8、忌越貴越補
“物以稀為貴”,那些高貴的傳統(tǒng)食品如燕窩、魚翅之類,其實并無奇特的食療作用,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,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。
另外,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,故應根據(jù)需要來確定藥膳,“缺什么,補什么”,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,尤其是老年群體,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。